【2025.07.07】大湾区医疗数据跨境破局——专访翘晋科技技术总监宋永刚
7月1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首次测试数据顺利经由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传输至香港“医健通”系统。医院负责人描绘了这样的场景:“我们希望日后实现香港患者上午在深圳做完检查,下午回到香港復诊时就可以在医生电脑上看到检查结果,省去来回奔波和等待的麻烦,真正体验到深港医疗同城化的好处。”
港人北上就医、内地居民赴港寻求医疗服务日益频繁,在跨境医疗需求激增的趋势下,医疗数据的安全流通成为关键瓶颈。翘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宋永刚接受香港经济导报专访,深入剖析医疗数据在跨境领域的战略部署、创新技术及生态构建路径。
70万人次推力医疗数据“绿色通道”
根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两年前也就是2023年,深圳就已经为70万港人提供诊疗服务。“跨境医疗本身需求越来越大,整个医疗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通道,尤其在大湾区。”宋永刚表示,正是基于大湾区庞大的人口基数、经济规模及一体化的融合趋势,其无穷的市场潜力让翘晋科技将战略重心聚焦于医疗行业。
“从商业角度看,大湾区一体化为医疗服务提供商、医疗机构乃至患者都创造了丰富价值点。社会价值则更为直接——通过技术与平臺整合跨境医疗资源,患者能够获得更专业、更高效的诊疗服务。“整个医疗行业,都是一个值得更多公司关注和投入的行业。”宋永刚强调。
与此同时,相对应的创新政策也为湾区医疗数据流通保驾护航。由深圳市委网信办指导,前海管理局依託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的“三位一体”架构。以深港专用安全通道确保数据全流程可控;深港数据跨境安检站为技术中枢,实现数据出境的高效核验;深圳(前海)数据跨境综合服务中心为应用载体,推动跨境数据场景落地。
合规与隐私难题的技术解法
一份跨越深港边界的电子病历,其背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政策差异与敏感数据的隐私保护。对此,翘晋科技提出了务实且创新的解决方案,即“用户自主携带”+“区块链数据指纹(哈希值)存证”。
宋永刚详细解释了其运作模式,“平臺本身不存储或中转任何原始医疗数据,而是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框架赋予患者的‘个人数据携带权’。患者从医院获得自己的电子医疗报告后,医院会同时将该报告的唯一‘数据指纹’(哈希值)上传至具有政府背书的区块链平臺(如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臺)进行存证。当患者将此报告提供给保险公司等使用方时,对方可通过翘晋提供的技术介面,瞬间验证该报告哈希值与链上存证是否匹配,从而确认报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他以香港居民内地就医后向香港保险公司理赔为例说明。传统流程依赖纸质文档,保险公司需人工核验甚至致电医院确认,效率低下。翘晋的方案则是数据由用户携带,验证过程全自动化,免去繁琐人工环节。方案高度契合现有法规(如支持个人数据自主携带权),并深度对接了前文提到的“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臺”,确保了合规性与权威性。同时,平臺还引入了网路安全保险,建立了数据备份与分佈式存储机制,为应对极端安全风险提供了保障。
从湾区走向“一带一路”的机遇
在推动医疗机构参与方面,宋永刚认为关键在于构建互利生态。“医院并非不愿分享数据,核心在于能否在生态中获益。”他解释,参与数据互通能让医院更高效获客,并作为数据使用方获取他院资讯,减少患者重複检查,提升服务吸引力与竞争力。长远看,医疗数据的脱敏共用对医学研究与新药开发价值巨大。目前,翘晋科技正与“大湾区医疗专业发展协会”紧密合作,探索专案落地,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有实质性进展。
除保险理赔外,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跨境学历验证,目前已经同香港理工大学达成合作,将学信网数据验证时间从天级缩短至分钟级。此外,还有跨境学费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可见翘晋其方案在各个行业的多重适配性。而面对未来竞争与合作,宋永刚保持开放态度:“跨境医疗数据流通仍在探索期,需求远未释放。我们欢迎更多企业参与共建生态。”
展望未来,宋永刚特别强调了大湾区的独特优势:“一国两制下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前沿探索,若能成功整合港澳资源,其经验可複製至东南亚乃至‘一带一路’地区。”对于更广阔的国际拓展,他认为技术框架需保持灵活,深度适配目标地区的本地法规(如欧盟GDPR)。在技术前沿,翘晋正在规划引入AI模型进行深度分析与价值挖掘,赋能病理研究及平臺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其制度创新与资源禀赋,为医疗数据的安全高效跨境流通探路。以翘晋科技为代表的方案,通过务实的技术路径撬动数据价值,在保障用户隐私与合规的前提下,为大湾区居民跨境就医铺设了一条“可信之路”,也为中国数字经济全球化贡献了湾区智慧。
资料来源 : 【香港经济导报】 大湾区医疗数据跨境破局——专访翘晋科技技术总监宋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