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大灣區醫療數據跨境破局——專訪翹晉科技技術總監宋永剛

7月1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首次測試數據順利經由深港數據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傳輸至香港“醫健通”系統。醫院負責人描繪了這樣的場景:“我們希望日後實現香港患者上午在深圳做完檢查,下午回到香港復診時就可以在醫生電腦上看到檢查結果,省去來回奔波和等待的麻煩,真正體驗到深港醫療同城化的好處。”

港人北上就醫、內地居民赴港尋求醫療服務日益頻繁,在跨境醫療需求激增的趨勢下,醫療數據的安全流通成為關鍵瓶頸。翹晉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宋永剛接受香港經濟導報專訪,深入剖析醫療數據在跨境領域的戰略部署、創新技術及生態構建路徑。

70萬人次推力醫療數據“綠色通道”

根據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兩年前也就是2023年,深圳就已經為70萬港人提供診療服務。“跨境醫療本身需求越來越大,整個醫療行業一直處於快速發展通道,尤其在大灣區。”宋永剛表示,正是基於大灣區龐大的人口基數、經濟規模及一體化的融合趨勢,其無窮的市場潛力讓翹晉科技將戰略重心聚焦於醫療行業。

“從商業角度看,大灣區一體化為醫療服務提供商、醫療機構乃至患者都創造了豐富價值點。社會價值則更為直接——通過技術與平臺整合跨境醫療資源,患者能夠獲得更專業、更高效的診療服務。“整個醫療行業,都是一個值得更多公司關注和投入的行業。”宋永剛強調。

與此同時,相對應的創新政策也為灣區醫療數據流通保駕護航。由深圳市委網信辦指導,前海管理局依託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的“三位一體”架構。以深港專用安全通道確保數據全流程可控;深港數據跨境安檢站為技術中樞,實現數據出境的高效核驗;深圳(前海)數據跨境綜合服務中心為應用載體,推動跨境數據場景落地。

合規與隱私難題的技術解法

一份跨越深港邊界的電子病歷,其背後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政策差異與敏感數據的隱私保護。對此,翹晉科技提出了務實且創新的解決方案,即“用戶自主攜帶”+“區塊鏈數據指紋(哈希值)存證”。

宋永剛詳細解釋了其運作模式,“平臺本身不存儲或中轉任何原始醫療數據,而是充分利用現有法律框架賦予患者的‘個人數據攜帶權’。患者從醫院獲得自己的電子醫療報告後,醫院會同時將該報告的唯一‘數據指紋’(哈希值)上傳至具有政府背書的區塊鏈平臺(如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進行存證。當患者將此報告提供給保險公司等使用方時,對方可通過翹晉提供的技術介面,瞬間驗證該報告哈希值與鏈上存證是否匹配,從而確認報告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

他以香港居民內地就醫後向香港保險公司理賠為例說明。傳統流程依賴紙質文檔,保險公司需人工核驗甚至致電醫院確認,效率低下。翹晉的方案則是數據由用戶攜帶,驗證過程全自動化,免去繁瑣人工環節。方案高度契合現有法規(如支持個人數據自主攜帶權),並深度對接了前文提到的“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確保了合規性與權威性。同時,平臺還引入了網路安全保險,建立了數據備份與分佈式存儲機制,為應對極端安全風險提供了保障。

從灣區走向“一帶一路”的機遇

在推動醫療機構參與方面,宋永剛認為關鍵在於構建互利生態。“醫院並非不願分享數據,核心在於能否在生態中獲益。”他解釋,參與數據互通能讓醫院更高效獲客,並作為數據使用方獲取他院資訊,減少患者重複檢查,提升服務吸引力與競爭力。長遠看,醫療數據的脫敏共用對醫學研究與新藥開發價值巨大。目前,翹晉科技正與“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緊密合作,探索專案落地,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有實質性進展。

除保險理賠外,該方案已成功應用於跨境學歷驗證,目前已經同香港理工大學達成合作,將學信網數據驗證時間從天級縮短至分鐘級。此外,還有跨境學費數字人民幣支付場景。可見翹晉其方案在各個行業的多重適配性。而面對未來競爭與合作,宋永剛保持開放態度:“跨境醫療數據流通仍在探索期,需求遠未釋放。我們歡迎更多企業參與共建生態。”

展望未來,宋永剛特別強調了大灣區的獨特優勢:“一國兩制下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前沿探索,若能成功整合港澳資源,其經驗可複製至東南亞乃至‘一帶一路’地區。”對於更廣闊的國際拓展,他認為技術框架需保持靈活,深度適配目標地區的本地法規(如歐盟GDPR)。在技術前沿,翹晉正在規劃引入AI模型進行深度分析與價值挖掘,賦能病理研究及平臺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正以其制度創新與資源稟賦,為醫療數據的安全高效跨境流通探路。以翹晉科技為代表的方案,通過務實的技術路徑撬動數據價值,在保障用戶隱私與合規的前提下,為大灣區居民跨境就醫鋪設了一條“可信之路”,也為中國數字經濟全球化貢獻了灣區智慧。

資料來源 : 【香港經濟導報】 大灣區醫療數據跨境破局——專訪翹晉科技技術總監宋永剛 

jd news 20250711a